《温故戊戌年》图片的说明 (图片略,可参本网站的照片专栏)

图  题

说    明

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此书未曾送到皇帝手中,但它揭开了康有为频繁上书的序幕。
公车上书人名录 此一“公车上书”,指的是康有为“上清帝第二书”。但有史家证出:此“书”未上,“公车”亦未行——至今在历史教科书上张扬的所谓“康梁公车上书”中的关键史迹,纯属子虚乌有。
康有为手书“谕旨” 这是康有为手书的一八九八年九月十七日(八月初二日)光绪皇帝“命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督办官报局”的谕旨,由林旭带给康有为。
张之洞 在与康有为等维新党有瓜葛的大臣中,只有他保住了性命和前程,并写出了至今在学术界犹有光彩的《劝学篇》,其宦术之精,令人叹为观止。
伊藤博文 这位日本的前首相,偏偏在戊戌变法紧张兮兮的时刻来中国“游玩”。点燃戊戌政变导火线的恐怕就是他。
荣禄 宁可不当军机大臣,也要把握住军权,他在戊戌变法中这一“忠诚”的政治抉择,是慈禧与光绪最终鹿死谁手的关键。
袁世凯 在戊戌变法中,他是个改革派,在戊戌政变中,他是个倒霉蛋。他的告密并未导致政变的发生;但他对告密行为的辩白,其中究竟有多少真货,至今让历史学家头疼。
奕訢 恭亲王,绰号“鬼子六”,才具开展,思想明敏,勤于国事,戊戌变法前去世。但他对康有为与翁同龢的坏印象,尤其是他的临终遗言,却对戊戌变法产生了巨大影响。
翁同龢 状元郎、皇帝的老师、大学士、军机大臣,国家的首辅,在戊戌变法的第五天就被罢了官。这一重大人事变动,对改革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?
慈禧太后 持戊戌变法,却又发动了戊戌政变,作为大清朝的真正主宰,这个“铁女人”究竟是支持改革还是反对改革呢?
光绪皇帝 一个很想干点大事情,却没能力干大事情的皇帝;即使没有慈禧太后的掣肘,戊戌变法能否成功,也仍然是个疑问?
林旭 在军机四章京中排名第三,在“戊戌六君子”中排名第四,康有为的弟子,他的死乃因为他是康党。
谭嗣同 军机四章京中排名第四,“戊戌六君子”中排名第五。他的狱中题壁诗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,有史家考证为梁启超所作的“伪诗”,但其烈士风范,自不待言。
刘光第 军机四章京中排名第二,“戊戌六君子”中排名第六。他支持改革,支持变法维新,但决非康党。
康广仁 在“戊戌六君子”中排名第一,皆因为他是康有为的胞弟。他当然属于康党,但他也并不赞成其兄太过激进的改革策略。
杨深秀 都察院御史,在“戊戌六君子”中排名第二。虽排名如此靠前,但也并非康党。他的死非常蹊跷,却也并非无因。
杨锐 军机四章京中排名第一,在“戊戌六君子”中排名第三,光绪最信任的臣子,《密诏》就是交给他的。而康有为满世界挥舞的所谓《密诏》乃是他制造的《伪诏》。
康有为 光绪皇帝使用了他,但却没有重用他。如果他满足于戊戌变法精神领袖的地位,别把手中的笔磨成刀,戊戌变法的历史是否会改写呢?
梁启超 戊戌变法又称“康梁变法”,但他在变法进程中实在没起什么关键作用。政变后他毅然与老师分道扬镳,且反目成仇,恐怕也是必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