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梦史氏按】从1861年到1908年,慈禧一直是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。"生当末世运偏消",这半个世纪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,风雨飘摇,而慈禧就背负起了沉重的历史罪责,真所谓身后骂名滚滚来。
     又过了一百年,人们的心情比较平和了,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:客观地看,慈禧一人负得起这么大的责任吗?
     对于处在复杂历史环境、又执政近50年的人物,给予一个准确的评分,本来就是极不容易的,更非梦史氏之力所能为。
     但是,可以提出在评价慈禧时,至少有两点是应该避免的:一是不要站在男权主义的立场上,说什么"牝鸡司晨"的话,清初的孝庄,其作用现在普遍肯定,不是女性吗?!;二是不要站在清朝皇室的立场上,搬出祖制来指责慈禧不该垂廉什么的。有说是"国有长君,社稷之福",真是这样吗?试看,慈禧之公公道光帝,遭受鸦片战争之败,慈禧之丈夫咸丰帝,更是被英法联军赶到了热河,慈禧之子同治帝是个任性妄为的无行之人,他们可都是成年男人啊,又好到哪里去了?!而顺治、康熙都是幼君,又坏到哪里去了?!
     对于一个执掌政权的历史人物,评价应该主要是看他的施政得失。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,更要看对于客观形势已经提出要求,而高层精英也已达成共识的历史任务,执政者采取什么态度。
    

慈禧太后


(1835-1908)

   本网站是以戊戌变法为中心的,但是要弄清慈禧对戊戌变法的态度,直接资料还不是很充分,所以需要全面、历史地来剖析。
     反对形势需要的变革,其动因无非是或出于利益受损,或出于观念冲突。从戊戌年间的百日维新来说,取消八股,裁撤冗闲衙门,改大部分寺庙为学校等,直接使相关人员受到利益损害。这些措施都得到慈禧的同意的,因为这些对慈禧本人无损,而对清朝统治有利也就是对这个最高统治者有利。另一种是观念问题,典型的是倭仁反对设天算馆之事,尽管设与不设与倭仁没有任何利益关联,但他出于陈旧的观念,坚决反对。那么慈禧是不是出于观念守旧而反对变法的人呢?看看她对待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态度就清楚了。
     从本专辑辑录的资料看,慈禧对于古老帝国从"变事"到"变制"的转变,基本上是不反对的。那么她的问题何在呢?大致如袁伟时教授所指出的:不思进取!她掌握最高权力近半个世纪,没有主动提出重大的施政措施,……
     本辑主要关注洋务、戊戌和新政中的慈禧,但也用一些篇幅于辨析和其它,借此说明,各种关于慈禧的野史和传说汗牛充栋,但是靠得住的信史却不够多。


简  历

    清穆宗的母親。姓葉赫那拉,滿洲鑲黃旗人。西元一八五二年被咸豐皇帝選入宮,封蘭貴人,一八五七年封為貴妃。穆宗立,尊為聖母皇太后,尊號為慈禧。於穆宗、德宗兩朝先後垂簾聽政計四十七年。歷經大事,能識人,有果斷,有同光中兴之政。戊戍政變、庚子拳亂,后為禍首。最后力行清末新政。卒諡孝欽。因與慈安太后所住的宮院分東西二宮,故世稱西太后,簡稱為西后。
    

慈禧年表

《《清史稿》后妃列传:孝钦显皇后》

慈禧图片集

有关慈禧的书目

北京图书馆  上海图书馆

 

评 价 种 种

全盘否定:认为慈禧祸国殃民,对外卖国,对内是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刽子手,扼杀戊戌变法的顽固派,生活奢侈无度,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,秽乱宫廷。
具有两面性无论戊戌之前还是之后,清帝国在学习西方,除旧布新方面确实迈出了切实的步子(特别是清末新政),这些变化是在慈禧卵翼下实现的。 和战问题上她和光绪态度是一致的。其私欲也不比咸丰同治更厉害。如果生在承平年代,她可以成为不坏的最高统治者。可是,大转变的年代要有观念和知识的大更新,要有敢于冲破传统思想文化羁绊并有足够胆识的人物去开拓未来。而慈禧是个不思进取的人物。她掌握最高权力近半个世纪,既没有主动提出重大的施政措施,也没有认真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。于是,她便不能不在历史上留下一连串贻误国家大事的记录。
功大于过:慈禧扶大厦之将倾,中兴清室,撑危局近半个世纪,保证了大中国在列强环伺的劣境中不至于被吞没和瓦解。相比之下,慈禧处境最为艰难,最易获咎,而实际上的功劳最大。即以私德而论,慈禧也远远超过吕后和武则天。

《慈禧的两面性》
《中国历代王朝大排名》
《比窦娥还冤的西太后》

专 题 文 摘

慈禧与洋务运动
周积明谈慈禧与洋务运动

慈禧与戊戌变法
慈禧是否同意戊戌变法
周积明谈慈禧与戊戌变法

慈禧与清末新政
周积明谈慈禧与清末新政
卡梅伦谈慈禧与新政
日本记者笔下的慈禧与袁世凯
外国学者谈新政不是欺骗

辨析几则
修颐和园的经费
慈禧与光绪之死
关于立幼主
关于私生活之一
关于私生活之二

其他
慈禧的文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