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晚期封建社会

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政治经济概况
    十七世纪上半期,日本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,马克思说:"日本有纯粹封建性的土地占有组织和发达的小农经济。"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,竖立着封建等级制的上层建筑。
     十六世纪末,日本初步完成了统一事业。丰臣秀吉死后,德川家康(一五四二--一六一六)成了全日本最强大的"大名"。但地方割据势力仍很雄厚,战争也依然连续不断。一六○○年,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击溃了敌对的军阀势力,才基本上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。一六O三年,德川氏取得了世袭的"征夷大将军"(简称'将军')的称号,在江户(现在的东京)设置了幕府。江户幕府时期(或称德川幕府时期,一六○三--一八六八)是日本历史上继镰仓幕府(一一九二---一三三三)和室町幕府(一三三六--一五七三)以后又一个由将军代替天皇实行全权统治的时期。
     在德川幕府统治下,日本封建国家名义上的首脑是天皇,他被统治阶级宣扬为创造日本国家的神的子孙,万世一系的统治者,但是,实权操纵在将军手中。以天皇为首的由皇族公卿组成的京都朝廷形同虚设,毫无权力,并受到幕府所规定的制度和派驻京都的机构的严密限制和监视。幕府实际上是拥有全权的国家权力机关,一切政令都出自幕府。幕府的行政长官是由将军任命的"老中",在非常时期则任命地位在老中之上的最高长官"大老"。
     日本全国被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封建领地。其中最大的是幕府领地,属将军管辖,其他领地主要分属于叫作"大名"的封建领主。大名的领地叫作"藩",全国共有二百六十多个。领地的大小以稻谷计算。幕府末期全国产稻约二千八百至二千九百万石,幕府领地占八百万石,而大名的领地则从一万石到一百万石不等。江户、京都、大阪等大城市和一些矿山归幕府直辖。
     大名必须效忠于将军,负担军事等方面的义务,但各藩在内政方面却是独立的。大名按亲疏分成三类:出身于德川家族的叫"亲藩大名",出身于德川氏家臣的叫"谱代大名",一六○○年关原之战以后才臣服的叫"外样大名"。德川氏为了加强控制,防止大名反叛,使各类大名的领地互相交错,并实行"参觐交代"制度,规定大名必须每隔一年去江户参觐-次,其家属则必须一直留在江户作为人质。
     将军和大名又把自己的领地分割成更小的单位分赐给自己的家臣,或者给他们一部分贡米作为俸禄。这种居于将军和大名之下的家臣叫做"武士"。他们是职业军人,拥有佩刀的特权,负有跟随主人作战的义务。但其中也有很多人是知识分子。德川幕府时期,武士大部分都脱离农村,在城镇中过寄生生活。武士的上层拥有领地,并可担任国家要职,中、下级武士领取禄米,一般生活水平相当于富裕农民。十九世纪中叶,日本人口总数约三千万,武士和他们的家属人数在二百万左右。
     将军、大名、武士以及天皇、皇族公卿,构成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。他们垄断了土地所有汉,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群众实行残酷的剥削。被统治阶级则由农民、手工业者和商人构成,按照"士、农、工、商"四民的次序,他们被规定处在武士之下,受到等级身份制度的严格限制。此外还有人数约三十万至四十万的"秽多"和"非人',他们是处于等级之外、遭受各种歧视的"贱民"。
     在德川时代,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。以生产稻谷为主的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。农民向封建主领取一小块份地,进行分散的、个体的经营。他们负有向封建主缴纳贡赋和服劳役的义务。……幕府末期,农民占全国入口百分之八十左右。他们不堪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,不断掀起暴动,进行反抗。
     城镇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叫作"町人"。手工业者组织在行会("座")中,商人组织在帮会("株仲间'、"问屋")中,这些组织享有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的垄断权,但须交纳大量捐税。町人同农民一样,都被统治者视为封建等级的下层,生活方式上受到严格的限制,只要被认为"无礼",就可以对他们"格杀勿论"。这些措施的目无非是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,防止封建制度的瓦解。
     十七世纪初,日本的海外贸易曾经一度显著活跃。但幕府统治者担心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天主教的传播,将会增强西南诸藩反对派大名的实力,促进农民的反封建斗争。因此,幕府在三十年代就陆续颁布禁令,严格控制日本同外国的商业往来和人员交往。一六三七年爆发了以天主教徒为主的岛原农民起义之后,他们就决心彻底清除异教,闭关锁国了。一六三九年发布了最后的"锁国令",驱逐各国商人和教士,除开放长崎港同中国、荷兰进行极有限的贸易以外,严禁同外国接触。此后二百多年间,幕府统治者一直推行闭关政策,企图杜绝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,把社会禁锢在封建统治枷锁之下。
资本主义的萌芽和阶级关系的牢化
     从十七世纪起,日本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。商品经济日益发展,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萌芽。
     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初,日本全国的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差不多增长了一倍。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也都有了提高。……
     城市的繁荣和人口不急剧集中,明显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。到了十九世纪中叶,江户人口已达一百万以上,大阪人口也达五十万。……
    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,在一些生产部门中陆续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。……
     社会经济的发展,引起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。商品货币经济渗入农村之后,小农的经济日益被卷进商品流通范围,加之一些封建主还要他们改纳越来越多的货币年贡,这就迫使他们落入高利贷者的罗网。……无地农民占农民总数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,受到封建主和新地主双重剥削的贫苦农民,强烈希望摆脱封建剥削制度的桎梏,他们是幕府末期农民起义斗争的基本群众。
     在自耕农不断丧失份地的同时,富裕农民有的兼放高利贷,借以兼并小农的土地,有的向封建主承包开垦新田的工作,扩大了土地占有面积,从而变成了新地主。新地主中的-部分人,往往兼营小型商业和手工业。这个新地主资产阶级,一方面因为土地所有权没有得到封建主的承认,工商业经营又受到封建关系的束缚而同封建主发生矛盾,另方面,在剥削农民和镇压农民的反抗方面,又同封建主有共同的利益。
     在城市中,大帮会商人用缴纳特许税和临时税的方式,得到了商业垄断特权,获取暴利。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,封建主为了供给自身的挥霍,也常常向市场抛售贡米,或直接控制领地内的某些土特产,搞所谓"藩营专卖"。他们在一些城市中派驻财政代理人,代行经销大宗贡米和各地特产,清理金钱财务。帮会商人和封建主的财政代理人形成了城市大商业高利贷特权阶层,他们手中积累了十分可观的财富,其代表有三井、小野、鸿池等集团。特权商人在经济上受到封建所有制的束缚,在政治上受到封建等级身份制的压制,因而同封建主有矛盾。但是,他们的商业和高利贷活动依赖封建主,他们的商业特权米自封建主,他们和封建主又有密切的联系。
     由于封建主挥霍无度造成财政支绌,经常停发武士的俸禄,使下级武士生活状况不断下降。他们当中有些人变成了没有固定主人、没有固定俸禄收入的"浪人"。一些人则从事商业、手工业和各种自由职业,如教师、医生等等;有的下级武士甚至冲破了禁止"囤积经商"的封建法制和"门第"束缚,或收商人为养子,或入嗣商人为养子,而同商业高利贷阶层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了。十九世纪初,江户二百个商家继承人中就有四十八人出身于武士。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层武士,有的通过包税、放高利贷、兼并土地和开垦新田等手段,成了新地主;有的则因为出身于富裕农民,在经济利益上与新地主资产阶级有密切联系,而同他们保持着深厚的关系。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动,武士阶层不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集团了,他们从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,不满于掌权的上层封建集团的昏聩无能,要求实行改革。武士中的少数先进分子开始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,鼓吹维新。
幕府统治时期的人民暴动
     ……德川统治时期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暴动持续不断,越采越频繁,据不完全统计,从一六○三年到一八五三年的二百五十年间,全国各地共发生暴动约一千一百次,其中最后五十年中就有四百次。每次参加暴动的人数从几千、几万以至十几万。……
     市民反封建主和高利贷商人的斗争大多是因为米价腾贵所引起,日本历史上称作"米骚动"。……
     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连绵不绝的起义,严重地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,成为推动日本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。
藩政改革和幕政改革
     在封建制度的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,封建统治者慌忙实行改革。改革有两个类型,一是西南各藩改革派下级武士领导进行的、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,一是幕府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统治而实行的反动改革。因为这些改革是在天保年间(一八三○--一八四三)进行的,所以称为"天保改革"。
     日本西南地区从锁国以来仍然通过长崎港同荷兰人保持贸易关系。一些知识分子,通过荷兰人的介绍,学习西方科学技术,丁解世界的政治局势,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思想,并提出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在日本实现社会改革的政治主张。这些通过荷兰人向西方学习的学者,在日本叫作"兰学家"。兰学家的改革主张,对后来的明治维新运动起丁很大的影响,许多维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都自称为兰学家的弟子。
     幕府末期,西南各藩出现了一批包括"兰学家"在内的要求改革的中下级武士,他们和新兴地主商人有密切联系,对掌握藩政的上级武士的腐朽无能日益不满,主张改革藩政,巩固藩内统治,并进而与幕府抗衡,争夺中央政权。这样,在各藩内部展开了改革派同保守派的对立斗争。在改革派武士的势力压倒保守派掌握藩政的藩内,就实行丁藩政改革。在三、四十年代,萨摩、长州、土佐、肥前等藩都实行丁一些改革,其中以长州藩村田清风(一七八三--一八五五)所领导的改革最具有代表性。藩政改革的基本内容是:经济上整理各藩的财政,实行独占性的藩营专卖事业,征收货币地租和增加新税,加强对农民的剥削以增加藩的收入;政治上打破等级门阀观念,破格提拔下级武士参加藩政;文化上鼓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兰学;军事上创办军火工业,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。藩政改革加强了西南各藩镇压农民、对抗幕府的力量,虽然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,但它的某些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,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。
     同时,幕府也小老中水野忠邦的主持下实行了反动的幕府改革。它的主要内容是:恢复自然经济,压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,解散享有特权的商业帮会,向商人征收重税;禁止农民移住江户,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束缚;镇压兰学;减免大名、上级武士对幕府的欠债;把江户、大阪周围十里方圆的大名、上级武士领地划归幕府直辖。幕府的这种违反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遇到了强烈的反抗,结果以彻底失败而告终。
     幕政改革的失败,缩小了幕府对各藩的影响,削弱了中央政权的力量。相反,藩政改革的成功,增强了西南各藩的实力。西南各藩本来同幕府就存在着争权夺利的斗争,此后,就成为倒幕势力的集结地了。

摘自《世界近代史·上册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,197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