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禧为什么发动政变?

    搜集所得六种说法,其要点分列于下,另提供此
说法的出处,欲知其详,请点击“原文摘录”的链接
,至于所引之书(文)及其作者有链接【注】介绍 

 

 
  第一种意见:慈禧是顽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。
  请参看 原文摘录 (书名:《中国近代史干部读本》 作者:龚书铎 【注】
  梦史氏曰:这种论点盛行几十年了,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持此观点(如范文澜·《中国近代史》),此处选一本出版日期近(1998年)的书。
  
  第二种意见:康有为抓住光绪来行新政,反对新政的人便包围慈禧助,慈禧和光绪久不和睦,便想索性废掉光绪。
  请参看 原文摘录(书名:《中国近代史》 作者:蒋廷黻 【注】
  梦史氏曰:摘录和原书一样,比较短;似乎论证不够充分,但提出许多少见的观点,别开生面,此书值得一读。
  
  第三种意见:慈禧说不上有何政见;她和光绪嫌隙已深,现在光绪要自主,她内心益愤,于是一开始便作了部署,最终发动政变。
  请参看 原文摘录(书名:《近代中国史纲》作者:郭廷以 【注】
  
  第四种意见:光绪恳求改革,而太后不同意,致每遭训斥。远在戊戌之前,她对光绪早存废立之意。于是布下陷阱,让光绪和他的新党去“胡闹几个月”,然后待时机成熟便发动政变,还宫训政。
  请参看 原文摘录(书名:《晚清七十年》 作者:唐德刚 【注】
  梦史氏曰:看这种意见时,忽然想起了1957年的“阳谋”。所作摘录较长,和这本书一样,它的特点是生动活泼,作者谈今说古,挥洒自如,读来并不嫌其长。
  
  第五种意见慈禧发动政变,自然难逃罪责。不过,百年来不断有人为她辩解。越来越多人认为,把慈禧说成完全因反对维新而发动政变,最少是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看得过于简单了。戊戌政变的直接动因与其说是政策之争,毋宁说是她察觉了康氏有针对她个人的举兵夺权的计划。事关最后决定权,她不能区分少数人的轻举妄动和关乎国家盛衰的改革。
   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的领袖和主要策划者。除了坚决反对变革的顽固派訾之为大逆不道外,在支持或同情维新的人士中指摘康氏把事情办坏了的也大有人在。
  
    请参看 原文摘录(文章名:《慈禧和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影响》 作者:袁伟时 【注】
  
  第六种意见:不应该把慈禧简单地划归入保守派之列。她早年就曾力排保守权贵的势力,支持洋务运动,也曾对光绪的变法愿望予以赞同;她和光绪还是有点亲情的。与其说她的思想接近保守派,不如说更接近洋务派;并不是变法不可逾越的障碍。康有为采取了错误的孤立与排斥慈禧的政治战略。结果使以怀塔布、刚毅、叶德辉等为代表的原先就反对改革的保守派,以慈禧、荣禄为代表的有限地同意改革的既得利益派,以孙家鼐等为代表的原先曾支持改革的温和派,出于对激进的变法政策的共同不满而结合起来。最终导致了政变发生。
  请参看 原文摘录 (书名:《危机中的变革--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》 作者:萧功秦 【注】
  梦史氏曰:引用原文较长,约七千来字。考虑到,萧氏的见解比较独特,还是值得看的。(郭廷以也略略提到一点慈禧或可争取的话头儿,但没再深谈。另外,苏继祖在《戊戌朝变记》中的看法也很灵活,他是当时人,应有一定依据,但也因是前人,著作全用文言,恐不易懂,故未列举。)

 


 

《中国近代史干部读本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8年1月第一版 主编 龚书铎为近年出版的《中国通史纲要》(白寿彝任总主编)“戊戌变法”部分的主编《返回》
  
“ 现在的青年人,对蒋廷黻这个名字,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。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,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,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。在学界,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,先后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、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,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;在政界,他是著名的外交家,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、驻苏联大使、驻联合国常任代表,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"大使"。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,以"知外交"闻名于世。 作为政治家,他是当时"书生从政"的代表人物之一,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。在国共两党斗争中,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,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,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,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;作为学者,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。他从治外交史扩及中国近代史,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。他一生治学严谨,著作不多。其中流传最广、影响最大的,反而不是花了极大精力辑录的《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》①,而是这本仅五万余字的 《中国近代史》。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,不仅奠定了他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,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,在思考国家前途、民族命运、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。 蒋廷黻有过长期的从政经历,他的历史观不可避免受到他的政治倾向影响。所以这本著作在解放后曾多遭非议。但是,学术与政治毕竟是两回事。诚如陈旭麓师在此书被湖南岳麓书社辑入《旧籍新刊》时写的《重印前言》里 所说:重印的宗旨在于"存史存文","存其文而原其人,不以其人的政治立场而抹杀其学术的成就,也不因今天的需要而去涂改前人的文字"②。现在,"存其文"已经做到,"原其人"则有待努力。考虑到大家对蒋廷黻知之不多,这篇"导读"就多写点蒋廷敝其人;进而论蒋廷黻其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,以有助于大家"知人论世";第三部分,从近代通史体系的发展变化角度,进一步说明蒋著《中国近代史》的学术地位和近代通史的研究现状,以加深对蒋廷黻学术成就的理解。”
--“蒋廷黻《中国近代史》导读 --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”
《返回》
  
《中国近代史纲》“出版前言”
“本书为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郭廷以先生晚年的重要著作。郭廷以(1903-1978),河南舞阳人,历任中央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,台湾"中央研究院"院士,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等职,毕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,卓有贡献。有《太平天国历法考订》、《太平天国史事日志》、《近代中国史事日志》、《中国近代史》、《郭嵩焘先生年谱》等多种著作行世。这部《近代中国史纲》为著者1969年赴美作学术访问时开始撰写,历时4年,于197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。该书出版后,即受到学术界和读者重视与欢迎,曾先后3版10次印刷;1994年又在台湾出版发行。这次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授权我社,首次在中国内地出版该书中文简体字版。 本书取材丰富,态度严谨。由于著者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,研究视角和方法不同,因此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见解和分析,和内地史学家的一些传统观点多有不尽相同之处,为作者的一家之言。我们出版此书,意在为我国内地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严谨的而又视角 不同的近代史著作作参考,以推动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的开展。 这次出版的该书中文简体字版,只依照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提供的繁体字版本作了简化字处理,书中除对外文人名、地名等译法不同和原版个别错别字作了改动外,其余均末作改动。如有讹误,欢迎指正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三月 ”
《返回》
  
唐德刚:1920年生,安徽合肥人。国立中央大学(重庆)历史系学士,美国哥伦比亚硕士、博士。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、哥伦比亚大学、纽约市立大学,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,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。著有《李宗回忆录》、《顾维钧回忆录》、《胡适口述自传》、《胡适杂忆》、《中美外交百年史1784-1911》
《晚清七十年》岳麓书社 “海外名家名作”之一 1999年9月第一版《返回》
  
 此文于发表于《东方文化》1998年第1期,《新华文摘》1998年第五期转载。作者袁伟时,男,1931年12月生,广东兴宁人,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,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、全国人大代表(1988-1992)著有《中国现代哲学史稿》(上卷)、《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》(与人合著)、《中国现代思想散论》等著作。《返回》
  
危机中的变革--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》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1 版 萧功秦 中年学者 现在上海大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返回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