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梦史氏按】     有论者曰:"你可以重新估价康有为在维新运动中的实际地位和影响,也可以对康有为其人抱持一种蔑视、批判甚至丑诋、敌视的态度,但无论如何,你总不能绕过他来说维新变法。"
     所以,本网站有关康有为的内容多多。如在"众说戊戌"的栏目中,对康有为在变法中的地位、失误等问题,展示了相关的各种意见。
     在这些不同意见中,吾个人倾向于作为政府行为的变法,只能是光绪发动和领导;康有为则是最有力的鼓动者和顾问。这样说,并非降低了康的地位、作用。梁启超曾将历史人物分为先时者和应时者。"先时人物者,社会之原动力,而应时人物所从出也。"康" 先生果为中国先时之一人物哉!" "吾中国不患无将来百千万亿之大政治家、大外交家、大哲学家、大教育家,而不可无前此一自信家、冒险家、理想家之康南海。"
     古老的中华帝国,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,一旦要弃旧图新,"亟需要一种躁动的文化氛围,一种急欲变革的心理渴求"。当此时也,坚持奔走呼号,俞挫俞奋的康有为,适应历史的需求,成为最具影响的推动力。
     变法进行时,康氏通过上折和进书,成为光绪帝的主要顾问。然而,这个角色他演得却不好,从急躁、冒进走到军事冒险……。梁启超在1902年就已经含蓄地承认:"凡先时人物所最不可缺之德性有三端:一曰理想,二曰热诚,三曰胆气。……其举动或失于急激,其方略或不适于用"。本专辑较多地选用梁氏《南海康先生传》,以为有助于站到一个历史高度来看康的成败得失。
     康氏不同于光绪帝的是,尽管都是以戊戌变法为其活动的中心和最高点,但是康在此前此后还有许多思想历程和活动经历可以介绍。所以对戊戌前后的康有为,也给予了相当篇幅。而特别是戊戌后的康,曾遭世人颇多垢病。我们客观地介绍康的家庭生活和经济状况,不讳言他的言行不一等等……。

康有为

(1858-1927)

     此前在"戊戌的书"专栏里,有关于"温故戊戌年"的争论专题。此书一出,"惊"者如云。有人惊而肯定此书,认为打碎了康有为的神话;有人惊而质疑此书,认为写出一个不认识的康有为。至2003年《走向共和》问世,似乎反应却不那么强烈了,也许是康有为已经走下了神坛。
   《再论康有为的历史评价问题》论及康是坚持复辟的封建余孽还是时代落伍者,其实君主立宪也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,为英国、日本所采用。关键是内容,而康有为推动中国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的资本主义化,几十年而不懈,是有目共睹的。但是,康氏不顾时势变化,固执某种形式不变,可能正是梁启超所谓之"自信家"的极端表现吧。
     陈寅恪先生在他关于戊戌变法的论述中,曾提出"当时之言变法者,盖有不同之二源,未可混一论之也。……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,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。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,本自不同。"似乎偏向更在乃祖父陈宝箴一边,然而在康有为百岁冥寿时,却有诗"南海康世丈百岁生日献词"一首,略曰"此日欣能献一尊,百年世局不须论。……"让人体味到一种平常心和适当的敬意。
     今天我们议论康有为,似也应有一种平常之心。作为当时推动中国转型的先进中国人,他留给我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,都应成为我们继承的财富。至于他的个人长短,正好表明历史人物性格的丰富复杂和多样性。

 

 

简  历

     康有为(1858-1927)广东南海人。原名祖诒,字广厦,号长素,又号更生。1879年游香港,开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。1882年处京城应试不第,南归经上海,购买西书译本精心研读。1888年鉴于民族危机深重,首次上书光绪帝,建议变成法,通下情,慎左右,以图中国富强。1890年至广州,在长兴里万木草堂收徒讲学,培养维新力量,撰述变法理论。1895年《马关条约》签订时,联合赴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发起"公车上书",要求拒签和约,变法图强。继而进行维新变法的宣传和组织工作,在北京、上海设立强学会。1898年4月又发起成立保国会,将变法运动逐渐推向高潮。1898年6月11日,光绪帝诏定国是,宣布变法。康有为迭上奏折和进呈书籍,提出改革建议,9月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。在海外成立保皇会,保救光绪,坚持君主立宪,反对革命道路。1913年在上海主编《不忍》杂志,任孔教会会长。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。1927年3月31日在青岛病逝。

《清史稿·列传》记康有为
    

~~~~~~~~~~~~~~~~~~~~~

康有为图片集

国家图书馆藏有关康有为书目

网上康有为纪念馆

 

评 价 种 种

    在对康有为的评价问题上,传统观点在肯定了康有为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的同时,又批判了他的改良主义思想。认为康有为代表萌芽状态的资产阶级,它的软弱性使它采用改良主义方法,希望藉此从清朝当政者手中分取一部分政权;在封建压迫使它不能忍受的时候,它也会表现出些许革命的倾向。但当它获得有利可图的机会,又一味地支持改良主义或堕落到反革命,康有为就是这一派人的典型。改革开放以后,在对康有为的评价上出现了一些新观点:
     一种意见认为康有为是言论上的巨人,行动上的诛儒。徐光仁、张岂之持此说。他们认为康有为的政治实践始终以维持现状为职志,是极其软弱无力的。他是一个言论著述上的巨人,行动实践上的体儒。他的文章充满激情,感人至深,不愧为一代学人文豪,而他的政治实践却与之脱节,表现了中国地主资产阶级极度的妥协性与软弱性。
     第二种意见认为康有为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。这种观点以蔡尚思、郑克强、陈旭麓为代表。他们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,康有为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。他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,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。作为维新派的主要领袖,他是戊戍维新的实际领导人。维新变法运动虽然为时甚短,但这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,寻找救国之道的漫长过程中,从认识到行动上必然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,它对于中国社会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,是一次巨大的冲击,对于中国社会走向民主主义,起了启蒙的作用。在康有为的一生中,戊戍维新是他政治生涯个的高峰,也是他一生中的主流,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。
     第三种意见则认为康有为既起过进步作用,又为历史所抛弃。汤志钧、冯友兰持此说。他们认为戊戌变法时期,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与计划的大部分在当时是有很大的进步作用,是与人民的利益相符合的。戊戍变法运动失败后,中国人民断绝了改良主义的幻想,认识到非革命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,从而走向革命的道路,这时改良主义失去进步性而成为反动的力量了。时代变了,可是康有为的主张与思想并没有变,还是戊戍时代的那些主张与思想。在那时,他是进步势力的领袖,在后来,他成为反动的死硬派。
     (注)

    《梁启超等前人论康有为》
     《再论康有为的历史评价问题》
     《康有为的两面性》
     《唐德刚论康有为》

专 题 文 摘

戊戌当时的康有为

新政上谕与康有为奏折的关系
     康梁有无围园密谋
    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地位
     康梁变法策略当否
     对康有为《戊戌奏稿》的评估

 

戊戌前后的康有为

家世及幼年时代
     修养时代及讲学时代
     委身国事时代(——1902)
     教育家之康南海
     宗教家之康南海
     康南海之哲学
     康南海之中国政策
     康有为的家庭生活
     康有为的家庭经济
     康有为的性格与迷信
     康有为多才多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