戊戌时期的舆论


最近更新日期:2001年03月28日

    戊戌变法已逾百年,后人对其研究、纪念不绝如缕,那么,戊戌当时的舆论是怎样的呢?
    在翦伯赞等人编的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戊戌变法》(见上图)所辑录的资料中,提供了若干当时报刊的议论,现主要以此为据,于以介绍。
    我们可以看到,各个报刊,其态度是有所不同的;同一报刊在政变前后的态度也是有所不同的(如《中外日报》对慈禧训政的表态)。本栏目将陆续把当时舆论情况按照所得到的资料,尽可能全面地提供给网友参考。
    介绍分报纸评论和报纸新闻两大栏目。首先推出报纸评论。
  晚清时的报纸情况如何,可参考“晚清报纸的魅力
一文,可惜所举例证都是戊戌以后的,不知和戊戌时期的相关性多大。  


     报纸评论

    体例:报纸名后,若有材料,则对此报作一简介。在每篇评论的标题下,先作【提示】或【提要】,然后提供【原文】或【原文摘要】。之所以没有一律提供全部原文,除了录入的费功(版本较旧,难以扫描,需要手工录入),还因为有些内容不一定需要。

   
时务报评论   ( 戊戌变法期间,上海有一份著名的《时务报》,它是维新派最有影响的报刊之一。在梁启超离开后,《时务报》晚期办报方针向右的方面转变,但许多近代史学者仍把它与天津的《国闻报》、澳门的《知新报》合称为当时“全国维新运动最具权威的三家大报”。参见“戊戌变法期间的《时务报》”一文)

1.论中国宜亟变法【原文】
【提示】《时务报》是当时鼓吹变法的舆论重镇。先录一短篇。

2.中国论【原文摘要】
【提示】此文题目极大,内容只是集中论述当时清朝的大员出国游历之事。指出其种种弊端,与彼得大帝游欧洲“全异其辙”。又指出,日本人“汲汲采文明之利器”,“而其二十年来所施设,或简派俊才,同往欧洲,入其学堂,或学其语言,译其书籍,或聘外人为师,或编制法典,惟恐文明之难及,故有今日之盛矣。”对照后,评论提出了一些看法。

    知新报评论 (澳门的《知新报》与天津的《国闻报》,许多近代史学者把它们合称为当时“全国维新运动最具权威的三家大报”。戊戌政变后《知新报》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份继续宣传戊戌变法的报刊。它言辞更加激烈,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抨击更加大胆而尖锐。参见“ 变法喉舌《知新报》”一文以及汤志钧、汤仁泽著《维新、保皇、知新报》)

1.论各国宜干预中国新政【原文】
【提示】此报似应归属于“激进派”,政变前后都坚持批驳“变政过激”之说。这篇短文是引用一位英国人的言论。不知此英人为何人,其议论亦似乎有点“干涉内政”的嫌疑,但从中可见《知新报》力主变法的坚定立场。

2.论中国变政并无过激【原文摘要】
【提示】政变后,此报坚持变法的立场,批驳认为变政过激的看法,一再阐明变法措施的必要。

3.八月六日朝变十大可痛说【原文摘要】
【提示】这是一篇义正辞严的声讨政变的檄文。长歌当哭,痛何如之!不过,文章用了些骈体,加强表现其愤怒的情感,可是对于不习惯文言文的读者,增加了些难度,有些字连GBK也查不出,只好暂付阙如。

4.论政变后可疑之事【原文摘要】
【提示】此文严厉批判政变后的种种倒退行为。

    中外日报评论

1.读十九日上谕恭注【原文】 
【提示】所谓十九日上谕,即礼部堂官阻挠王照上书之事,引起光绪震怒,于十九日下诏罢免怀塔布等人的官职,并擢升王照。

2.读奉皇太后训政上谕恭注【原文】
【提示】政变发生后,此报接受了名为“训政”的政变,并赞扬了一番慈禧,只留了个小小尾巴:批评大臣几句。

    湘学报评论

1.论西政西学治乱兴衰俱与西教无涉 【原文摘要】
【提示】主张维新,目的是政变学变教不变,驳斥将变法与西教连在一起的说法。指出,这种说法的来源:①不学无术的“无赖学子”,“慕西人之政学,并袒西教近日之西人;②代中国筹划者,多为教士,以慈心苦口,警醒愚蒙,然提倡宗风不出郑志,种种谬说,归美教宗。

2.论湘中所兴新政【原文摘要】
【提示】赞颂湖南所行行政,批评守旧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